
2月12日元宵节,临武县第五完全小学龙文化艺术实践工作坊师生携手非遗舞龙队到临武县教育基金会、玉屏村和车头村开展“非遗贺春·爱心筑梦”主题社会实践活动。
此次活动,突破了传统展演模式,构建了“认知-实训-创编-实践”育人链条。这是该校首次将省级非遗“临武跳龙”与地方元宵民俗创新融合,通过“非遗展演+公益募捐”模式,实现文化传承与爱心助学双向奔赴的一个缩影。
早上7时不到,在省级非遗传承人邝晴龙和该校龙文化工作坊指导老师雷羽的带领下,身着整齐“战衣”的舞龙队,高高举起全体工作坊师生历时数月复刻传统七节布龙工艺整装待发。
作为临武跳龙第七代传人,邝晴龙特别向学生强调讲解:“我们手中的七节布龙可溯至明代,竹骨蒙纱的工艺讲究‘柔中带刚’,每个鳞片都承载着农耕文明的智慧。”
在临武县武水镇玉屏村镇文化广场,随着三声铳响,创新融入“国泰民安、风调雨顺”等地域文化符号的《祥龙献瑞》《盘柱祈福》等兼具仪式感与观赏性的表演正式开场。
其间,他们走街串巷,挨家挨户送去年的祝福和龙的灵韵,翻飞的龙灯映照着张张笑颜,传统文化与向善力量,奏响了新时代的青春和鸣……现场群众则边欣赏舞龙表演,边纷纷慷慨解囊捐款助力。
“这次募集到的所有善款,将专项资助山区学子。未来,我们将努力打造‘非遗公益共同体’,真正让文化传承从‘纸上名录’变为‘脚下道路’,让非遗发挥时代新效,焕发时代新韵。”该校党支部书记黄琦表示。
“这种‘看得见’的公益,激发了群众的参与热情。这是非遗传承与公益慈善的破壁尝试,既让传统文化'活'在当下,又为助学工程注入了新动能。”临武县教育基金会理事长唐柏林点赞道。
责编:蒋淑芬
一审:蒋淑芬
二审:李艳玲
三审:唐薇
来源:通讯员投稿
版权作品,未经明确书面授权严禁转载。获得合法授权的,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登录“龙源临武”客户端,领先一步获取权威资讯。
动画解读《湖南省优化营商环境条例》 五大亮点彰显“湘”式态度、力度、温度
今日辟谣(2025年7月22日)
警惕基孔肯雅热!广东佛山已超2000例感染
这个“加法”,何以产生“乘法”效应(文化中国行)
湖南日报观察头条丨七月郴州,好戏连台——“农文旅体”奏响融合乐章
今日辟谣(2025年7月21日)
昆剧《湘遇·湘昆》在郴州首演
改革为人民|千年天堑变通途
下载APP
分享到